生活是一面照妖镜,它能投射出人心里的世界,对的,错的;善的,恶的,都会一一呈现。
一、《安家》到底讲了个什么故事?
11年前,一部《蜗居》将买房的现实铺开放置在人们面前,小说作者以为剧终就是楼市熄火,没想到却成为了预言家,中国楼市开始了十年的黄金时代。
11年后,又一部现实题材剧《安家》上了热搜,通过一桩桩买房故事折射出普通人的生活百态,酸甜苦辣,虽换了人设、情节与买房路上的心酸故事,却无时无刻不在诉说着“想要安个家其实没那么简单”。
11年间,从在上海奋斗的名牌大学生夫妻只能租住群租房,到都是博士毕业的宫蓓蓓夫妇为了换房历尽艰辛,最终选择了看似诗和远方、实际奇葩的“跑道房”……幸运的是,蜗居有蜗居的难以言说,但安家却是满怀希望的人生。
这部剧的的原名叫《卖房子的人》,改名《安家》,更让我们重新思考房子与家之间的关联。当下正值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租房族回小区成为难题,房产证变成了通行证。很多人与家人分隔两地,不仅被家人牵挂,还日以继夜担忧家人的健康。一部爆红剧,一场疫情,不知不觉中我们对居住的向往有了更多思考:我们为之奋斗、愿意倾尽全力的家,怎样才能真正成为“避风港”。
作为一部反映都市生活的现实主义题材剧作,《安家》到底讲了个什么故事?剧中的房似锦是总部安排到安家天下静安门店的店长,作为原生店长徐文昌的替代者,试图用雷霆手段整肃门店纪律、提升业绩。然而随着一次次房屋租赁买卖交易,与众人产生联系的不仅是房子,其中也裹挟着他们的生活与命运。她逐渐明白,在房子以外,更多人是期望一个家。与其说这是一部关于房产中介的电视剧,不如说编剧在思考一个更深层的问题——何以为家?
身在快节奏的大都市,工作总是996的都市族,没有一刻真正放下了“家”的向往……当年轻人们一年又一年更新着居住证,包租公比闹钟还准时的催租提醒着“漂一代”身份、在别人家的房子里坐月子还要面临房东的嫌弃,疫情期间宅家办公的我们,视频开会不小心就有家人穿着睡衣入镜,语音聊工作得去卫生间,卧室吵到了孩子、阳台又少不了噪音…………相比城市里漂的心酸,无论买房路多么艰辛,能“安家”就是我们不变的追求。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对房屋有着特殊的情结,是一生中绕不过的关口。正所谓“居人思客客思家”,唯有安居方能乐业。家不仅仅是一套房子,在深层中,“家=房子=幸福”。家的背后所承载的凝聚性、安全感与归属感,早已深深镌刻在一代又一代国人的心中,而它们也在慢慢地影响着你的幸福指数。正如房似锦说:“也许买了房会过的苦一点,但是将来的收入,一定会大大超过现在的预期的,优秀的人是会被眷顾的,买个超过自己能力范围多一点的房子,逼自己变得更优秀。” 所以买房子,买的是一种生活方式,是对家最美好的期盼。
二、对“中间商”的成见、隐形价值和灰色空间
与其说这是一部生活剧,不如说这是房屋经纪为行业正名的一部宣传片。剧中对中介行业的乱象进行了比较真实的揭露和诚恳的反思,但也不乏把供需矛盾和行业积习进行转嫁。
作为物业行业的从业者,特别注意到剧中对物业经理姚丰林的角色定位。
剧中,姚经理虽然只是管理着一个小区的小人物,可是凭着对钱的贪婪,做了很多意想不到的勾当。他不满足于向中介收看房费这种细水长流,从拦路取财演变成了上门勒索。端午将近,他到每家商户里“好心”代买粽子,其实根本没有粽子,只是看房费的美称。同时,姚经理还揩油中介公司。中介带客户来这里看房,如果谈成了,他就暗中唆使客户跳单,低价撬走。照理来说这种破坏行业规则的事都是一锤子买卖,可是他们还真就厚颜无耻,自己不培养客户,专做这种守株待兔的事。当然,还有以小区保安李大年孩子生病募捐为由,私吞善款,引得两败俱伤的结局。
观众们看到姚经理最后被打到满头鲜血颇为痛快,笔者却不禁悲从中来。
中介行业与物业服务有着高度的相似,两个行业的本质都是利用整合资源的优势提供居间服务。中介公司连接房源与租、购房者,物业公司连接资产和专业服务供应商。看似“空手套白狼”,其实恰恰解决了供需之间的专业壁垒和信息不对称问题。对这种隐形价值的忽视和误解,再加之劳动密集型服务业天生的个体道德素质差异带来的灰色空间,让两个行业的口碑长期处于负面,剧中对物业的“偏见”确乎有广泛的舆论共识。
我们并非生活于非黑即白的二元世界,尽管行业中仍有着不可否认的问题和进步空间,与剧中为中介行业为自己正名一样,物业服务同样存在长期被忽视的价值和贡献。
仅以新冠疫情中物业的工作为例,众多物业服务人员用实际行动,用无微不至的付出和努力,收获了无数业主的认可和感动,他们成为了迎风逆行抗疫前沿最美丽的风景线。大家可以清晰的看见“好服务”给生活带来的改变。对于小区人员的排查、进出园区的管控、公共区域消毒的质量、设备设施管理的精细程度、日夜奋战的物业服务人员,都集中性的展现在业主面前,让这些物业服务企业习以为常的管理动作在特殊时期充分地展现价值,甚至让业主在某种程度上第一次意识到,好的物业服务是对生命安全的一种保障;在资源紧缺的情况下,迅速开展的一系列生活服务,尽可能降低疫情对客户生活的影响,这是品质服务给生活的保障。与此同时,服务之间巨大的差异对比,也让人们深刻的意识到,房产并不是全部意义,物业服务赋予资产以外的生活才是本质。
三、《安家》没有教会你的事
【选择】:这部剧中介绍了很多房屋交易背后暗藏的玄机,但始终未涉及到一个很现实的购房潜规则。那就是只有大的开发商才会愿意讲规矩,不会因为聚焦蝇头小利把经营多年的品牌毁于一旦;而且不会只想建一两个小区“赚了就跑”,更加注重品质和口碑。例如央企开发商,耗费数十年积淀的品牌价值,主观上绝不想出现问题工程。而小开发商不关注品牌资产,更多是关注现金流,交房可以无限期后延、房子有问题也不修缮,面对业主维权还可以一走了之……所以选择大品牌,这颗定心丸比房价便宜几万块更有价值。
“潮水退去,才知道谁在裸泳;寒冬来临,方可知谁才是真的抗冻”。在过去的一年中,房地产行业迎来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分水岭。浮躁、有钱就来、捞一把就走的小开发商面对的都是危机,纷纷接连倒闭。而真正踏踏实实做产品、认认真真做服务的大品牌房企,正在迎接下一个黄金时代十年的开始。
【趋势】:我们看到剧中,物业偷偷截胡房产中介的客单。事实上,目前市场上确实有很多物业公司在经营着房屋买卖和租赁业务。金茂物业近年推出的”悦邻+“增值服务中就包括了二手房买卖、租赁、新房分销、车位分销、代办过户、金融按揭 、交易咨询业务等。凭借与客户在服务中积累的信任和相对稳定的物业服务关系,以及交易前后的持续性服务,物业公司开展房屋经纪业务不仅有其独特的优势,更是未来资产交易的趋势。
【改变】:疫情加速了置业观的改变,但人居的大趋势没变。就算没有疫情的到来,人们对“安家”的向往,也因为社会消费升级、人们追求绿色健康的趋势,而选择品质更好的社区。物业服务也是一样,疫情只是一次大浪淘沙的考验,有些物业茫然无措,有些物业满分答题。专注服务,围绕客户,就不会因为风浪来临而褪色。
比尔·盖茨曾说:“我们总是高估短期变化,却低估未来长期的变革。曙光微现的疫情,就像十年前非典改变电商命运一样,成为改变地产未来的“黑天鹅”。事实上,这也并非全由疫情引起,行业很多细微的变化,早已发生。只是疫情大大加快了这一进程。
《安家》和疫情,让我们回归居住的本质,思考未来。某种意义上说,房子或许只是生活的开始,真正能安家的好房子,不仅要有或堂皇或温馨的外观,更要有坚实厚重的内在,在社区与房子的全生命周期持续运营、为人遮风挡雨。《安家》这部现象级社会流量剧的背后,其实是对品牌和品质的选择最好诠释。
“安家”,安的是稳定,是温暖,是细水长流,是可以相互依靠,是可以相互扶持的爱。家的感觉,永远是浓情淡如水。
何以为家?
此心安处,便是吾乡。